自然风光更多
非遗民俗更多
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像一座城市的一段DNA,用过奇绝的技艺和一代代工匠的传承发扬,忠实地记录一座城市的文化根脉。解码它就能认识一座城,了解一部传奇。 衡水历史文化底蕴厚重,非遗项目众多,截至2021年9月,衡水拥有国家级非遗7项,省级非遗41项,市级非遗158项。
“南桃北柳论画庄,农家年画数武强”。武强木板年画的制作工艺,传承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——雕版印刷术,需要经过绘、刻、印三道工序才能制作完成。 绘是第一道工序,先用薄薄的绵纸照样子将墨线重描下来,反贴在事先准备好的木板上。刻出的墨线版也称“主版”,将刻好的主版印出样后,再按照画稿的颜色分版,一色为一版,一般是红、黄、蓝三套色版,戏出花卉类则增加一个品红色。印制时,先走线后压色。
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其起源要追溯到清代康熙年间。起初,是用来加固窗户纸的纸条,后来发展成色彩丰富的窗花和以红色为主的剪纸。到了乾隆年间,丰宁满族剪纸风格更加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,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剪纸艺术。
每座古镇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名片。在胜芳古镇,有“三宗宝,一会一灯”的说法。“三宗宝”是指戏楼、牌坊、文昌阁,“一会”指胜芳音乐会,“一灯”说的就是胜芳花灯了。一盏盏精工巧制、夺人眼目的彩灯,点燃了佳节气氛,传递了浓浓祝福。 胜芳灯会由来已久,与胜芳花会的历史相当,一般在元宵节举办。当地把正月十五称为灯节,期间灯会与花会相互呼应,形成一道亮丽的民俗风景。
要说宫灯中的翘楚,藁城宫灯当有一席之地。 藁城,被誉为“宫灯之乡”,其中梅花镇屯头村则是藁城宫灯的主要产地,被称为中国宫灯第一村。 藁城宫灯为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1990年,藁城人民在传统宫灯的基础上,自主研制了国内独创的旅游纪念品“中国民间纸雕彩灯”,获得国家三项技术专利。其主体用高档玻璃卡纸敷彩,手工刻制而成,框内画面系著名的蔚县民间彩色剪纸图案。
刀光剑影已暗淡,鼓角争鸣也远去。观常山战鼓,却犹如见到了当年常胜将军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场面,不由令人血脉贲张。新春伊始,声声战鼓为佳节助兴,更催人奋发。 常山战鼓是由鼓、大钹、中钹、小钹、小锣等打击乐器组合而成的一种民间清锣鼓,因其鼓点密集、曲牌繁多、阵容庞大,与山西威风锣鼓、兰州太平鼓、开封盘鼓并称“中国四大名鼓”。2008年,常山战鼓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历史文化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