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游河北首页 游景区 云展厅 赏文物 刷视频 查攻略

南横口村赏楹联,感受陶瓷水镇的儒雅气息

2022-07-26 11:18 来源:河北旅游杂志

2020年12月,河北旅游杂志社启动了“旅图河北——谁不说咱家乡美”有奖征文活动,收到许多作家、摄影家、旅游达人的投稿,其中不乏图文并茂的佳作,我们特择选出部分优秀作品在此展示,并向各位表示最真诚的感谢!


在高楼林立的都市里工作生活久了,身心疲惫时,花上一天时间,找一处古老、幽静、民风淳朴的村落,静静地品味一番,那感觉,想想都惬意。


作者介绍

何晨光,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,石家庄市摄影家协会会员,钟情自然风光及人文类摄影。




图片
图片

许力扬,文史金石学者,画家。河北金石学会理事,编著出版数部文史书籍,在网络发表文史文章多篇。


在石家庄井陉县城向南约8公里的位置,有一个至今已存续两千余年的古村落——南横口村。这里不仅是古时井陉窑的部分遗址所在地(如今已依托这一资源打造成为陶瓷水镇),而且还是“中国楹联文化村”之一,这个称号是2016年由中国楹联协会颁发的。到南横口村走走,看看村里随处可见的楹联,静谧的乡村散发着浓厚的儒雅气息,让人陶醉。


图片


南横口村著名的“豪宅”当属马家大院。在马家大院南院有一幅楹联,是启功先生的书法:“书田菽粟饶真味,心地芝兰有异香”。典雅的词句配上启功先生独具特色的书法艺术,把这座大院装点得十分吸睛。


图片

图片


马家大院北院大门上也有一副对联,写的是:“道在圣传修在己,德由人积鉴由天”——像是在表白自己,又像是在提示别人。


图片


“芝兰延岁月,松柏衍春秋”——“一宅三院”门上的五字联,以植物“芝兰”和“松柏”,暗喻居室环境美好,居室主人情操高尚。


图片


古驿站的楹联“祥云和风甘雨,绳直规圆矩方”,以规整的隶书书写,一方面道出天地间的美好事物,呈现一派吉祥和谐的景象;另一方面也提醒人们,不可忘记遵规守法,这样才能国泰民安。


图片


南横口村的瓷器制作,由旧日的产业演变成了一种文化、一门艺术,与楹联文化共同推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。临水而建的“真定堂”,大门两侧一副楹联,上书:“千载窑烟传其砥砺,四时山色入我陶钧”。楹联书法为八分书,道出此院落地处山光水色俱佳的陶瓷水镇,院主人传承了古老的井陉窑陶瓷制作技艺并将其发扬光大。


图片


而“陉山聚记”工作坊院内,镌刻在木板上未做任何涂色修饰的对联,更具艺术范儿——“升堂遥想金元火,赏器惊叹唐宋风”。道出金元之际此地窑炉遍布、窑火日夜通明,所制瓷器精美、颇具唐宋古风的繁荣景象。


图片


如果说以上楹联都是常见的挂在大门两侧的“普通款”,那么在马家大院南院垂花门楼下的这一副咏狮联,则是刻在方形石头上的“特殊款”,创意独特,体现了当地人的文化实力。


这两块方形石头为旧有的一对石狮的底座,今石狮已不存,底座及楹联尚在。上联:钩爪锯牙,铜头铁额。献自康居疏勒,出自乌弋条支;下联:圆目仰鼻,吐舌奋髯,信是金精之刚,不愧毛群之特。这是马家大院北院主人、士绅马席珍在清道光三十年为其弟马贡珍重建南院垂花门时,所撰写的吟诵石狮的赞联。楷书,字体规整,布局得当。马席珍曾任武英殿校录与永平府教授,这是他留下的唯一书法遗迹。


图片图片

过去及现在,南横口普通人家过年都是贴纸质对联,而近些年旅游公司开发建设陶瓷水镇之后,为其购进或承租的作为民宿或景点的老式宅院,统一配上了精美耐看的木刻楹联。目前南横口村大约有三十余座古宅院悬挂着近百幅木刻楹联。这些古色古香的楹联常在不经意间吸引游人眼球,呈现出书卷气与典雅美,令人久久回味。


图片


南横口村行游指南


井陉窑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南横口村附近是井陉窑十二大片区之一,至今这里还保留有14处瓷窑遗址。这里紧邻甘陶河,是当年陶瓷水运的重要码头。

1、利用手机地图可以直接导航至停车场,从那里步行20米就是游客服务中心,这里售卖各种家居实用陶瓷制品,价格亲和。

2、游客服务中心坐落在地势较高的山坡上,景区集中在坡下的水边,建议下坡步行,返程时乘坐电瓶车。

3、沿着水边小路,可以参观村里的古建筑,如“一宅三院”、马家大院等,观赏由过去烧窑废弃的“笼盔”垒成的民居院墙,也可以在陶瓷体验馆跟着师傅学习制陶,还可以租一条船,迎着微风泛舟河上。带孩子的游客可以在河边多玩会儿,水很浅,卵石河床,并铺设许多大石头,适合儿童亲水嬉戏。

4、景区暂时不收门票,景区内小饭店菜品价格不贵,有当地特色美食包皮面、槐花苦累、缸炉烧饼、蒲公英茶等。


编辑 | 安春华